【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公司相信,订立该协议将通过补充营运资金,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增加公司的流动资金来源及优化公司资本架构。
不食用血液,不食用猪肉,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关于回族的什么信息呢?比如,回族的祖先究竟是谁?回族居民最禁忌什么?他们在饮食、服装、日常习惯上与其他少数民族有什么区别?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回族的祖先究竟是谁?
回族的祖先,主要是西亚和中亚地区的穆斯林教众,在经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国内,经过长期文化交流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仰穆斯林教的回族。回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属于人口比较多的一个民族,但是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回族既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也没有特征明显的民族服饰,分布范围广泛,全国上到西北,下到海南都有回族居民,但与此同时,并没有形成明显大规模的集聚区。
国内回族居民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分散性和多源性,令人震惊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回族居民之间几乎不存在血缘关系,其发展具有独立性和相对性,唯一相同的文化特征,是他们对穆斯林教的共同信仰。
关于国内回族的具体迁入时间,向来是众说纷纭,相关学界流传着多种说法,部分学者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初期,当然也有认为是唐朝中段的。要确定具体的时间点很难,但大致可以推断是在隋唐这一个历史时期之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开展贸易活动的波斯商人与阿拉伯商人们在泉州、广州、长安等地建立穆斯林社区,经过一定时间的通婚与人口发展之后,在国内多地渐渐形成了回族群居现象。
随着人口迁移,因共同的宗教认同在各个民族之间形成了融合,最终发展成了现在为人所知的回族。
规模上,当蒙古铁骑踏进中原之后,许多来自西亚、中亚地区的穆斯林也进入中国,当时,这些人群在元朝社会中的地位远比汉人高,属于“色目人”,相信这个名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频繁地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之上。随后,大批清真寺在内地建起,在文化融合之中,回族规模在元朝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人数也进一步增加。
回族文化与穆斯林教密不可分,回族基本是全族信仰穆斯林教派的,在中国穆斯林传说中,人们认为是穆罕默德的三个同伴共同将伊斯兰教带入了中国。毫无疑问,他们将穆罕默德视为信仰的唯一先知。
作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生在阿拉伯半岛,早年曾经接触过犹太教和基督教,青年时期与麦加一位富人的遗孀结合之后,生活逐渐变得富裕起来。在40岁那年,数年之后,穆罕默德于城市郊区的一个山洞中,在自己步入40岁的这一年公开宣布他受到了真主的启示,从此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之后,穆罕默德受到贵族迫害远走他乡,在离开麦加的八年内建立起了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政权,他的穆斯林大军迅速发展壮大,并在之后重回麦加,几乎统领了阿拉伯半岛的所有部落。在穆罕默德逝世之后,教众依然将他视为受到真主启示的先知,他所创立的伊斯兰教势力不断发展,直至今天,仍是世界不可小觑的一股宗教力量。
令人震惊的是,根据史料记载,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的时间大概是在隋朝初期,相当于在他创教后不久,第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教众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了。到了唐朝,由于唐太宗希望能够留住这些远方来客,便做主让他们在中原娶妻生子,组建社区,渐渐地,清真寺越建越多,穆斯林教规模也越来越大。
回族人最禁忌什么?饮食上的禁忌。
回族居民最广为人知的禁忌,无他,正是饮食禁忌。伊斯兰教中关于饮食的描述,是以“圣洁”与否为中心展开的,直接来源于《古兰经》。
《古兰经》中直接描述了有些食物“圣洁”,有些食物“不圣洁”,教徒不允许食用“不圣洁”的食物,也不允许用这些食物进行祭祀活动,这种规定相当罕见。在汉人的饮食观念里,是很难理解的,回族居民的饮食观念与汉人全然不同,前者深受宗教信仰影响,伊斯兰教教义明明白白地告诉教众,什么是不允许吃的。
而汉人向来是对身体好的就多吃,对身体不好的建议少吃,没有什么宗教上的禁忌。在吃这个主题上,中国人内部总能爆发最多也最激烈的辩论,豆腐花究竟是吃甜的还是吃咸的?冬至吃汤圆还是吃饺子?饮食习惯上的不同,总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不同地区民众的讨论,甚至是骂战。中国人,就活一张嘴。对回族来说,饮食上最禁忌的有四样。
一是血液。伊斯兰教认为世间所有生命都是属于真主安拉的,而血液作为生命的关键要素,或者说是象征,同样只属于安拉,因此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成为食物。如果食用血液,代表着违背真主安拉的意志,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二是自死物。从伊斯兰教信仰角度出发,不吃自死物主要是认为其不是因真主之名宰杀的,因此“不洁”,同时,由于自死物的血液并没有被排除,从纯洁性上考虑,穆斯林教众认为食用这种肉类会影响自身的精神纯洁。
实际上,这一教义要求对健康是有益处的。早期,在穆斯林教众的生活中,自死的动物通常有以下几种死亡原因:自然老死、中毒、疾病。若是自然老死,那食用也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因疾病或者中毒死亡,则病菌、毒素会很容易传递到食用者身上。这个饮食禁忌,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科学道理。
三是猪。在肉类选择方面,回族饮食以牛羊鸡为主,几乎是绝对禁止食用猪肉的。回族早期贤者曾经对“禁止食用猪肉”作出解释,为什么不能食用猪?因为他们认为,猪是家畜中最污浊,最不干净的一种。
认为猪的脾性贪婪,气味臭,没有心智,什么都吃,食用猪肉是百害而无一益。穆斯林禁止食用的动物不仅有猪,还包括各类奇形怪状、性格凶猛及长有尖锐爪牙的动物,飞禽走兽,皆在其中。
当然,也有文化专家对这一禁忌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做出解释,认为早期伊斯兰教众过的是草原游牧生活,在没有进行固定耕种的生活方式下,养猪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一禁忌恰恰是在信仰者的生活必需营养和生态环境能够提供的物质方面取得了平衡,是由当地生活环境和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并不仅仅是主观因素上的禁忌。
四是饮酒。在伊斯兰教中,饮酒属于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回族禁止饮酒,即便是在婚礼上,也不被允许提供酒水,这一点,在清真饭店也可以看到相关的禁忌提示。
与此同时,回族居民十分忌讳拿食物来开玩笑,也不允许将饮食禁忌作为日常比喻使用的对象。
回族人最禁忌什么?生活上的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回族居民也有许多文化上的禁忌,比如禁止赌博、禁止放高利贷等等。
回族居民不允许出现赌博和放高利贷的行为,这一点倒是与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致,但是回族居民对赌博和放高利贷的禁止,主要是从维护家庭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这两者都会导致家庭出现不和谐的情况,造成冲突,因此强烈禁止。
在宗教活动方面,回族居民不允许崇拜真主之外的偶像,他们唯一的信仰是真主,不能够信仰别的教派,也不能够进行算命、求签这类活动,认为这是亵渎真主的行为,不正当、不虔诚,会影响生命的纯洁性。当然,在合理范围内的追星活动,比如看演唱会、看电影都是被允许的,并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另外,还可以从回族居民的红白事禁忌来了解他们民族的文化,毕竟婚姻和死亡,都是人生的大事了,由大见小,由死到生。回族居民的婚丧嫁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与汉族文化发生了很多交汇融合,受到相当程度的汉族影响。
回族丧葬文化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不出声、不繁复、没有妇女。这些特点,在著名作家霍达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中也有所体现。不出声,是指在回族居民的丧礼上,不允许哭喊,不允许喧哗,保持安静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与婚礼的严格程序和复杂仪式不同,回族居民的葬礼追求简单,具体体现在不会动用车队进行送别,也不雇佣乐队鼓手敲锣打鼓,甚至不设置花圈,也不布置灵堂,生前的孝顺,远比死后的表示更加重要,这一点,倒是很值得学习。
而葬礼上没有妇女,尤其是已婚妇女,这方面莫名地与南方推崇宗族文化的部分地区很相似,当然,由于文化水平和认知上的不同,今时今日我们应当站在批判的角度,带着辨析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
如果为人女、为人母都不能送至亲最后一程,这是不人道的。由于伊斯兰教认为人是由土造成的,因此死后也应当回归到大地之中。回族居民早期追求入土为安,将火葬作为禁忌,讲究“入土为安”。这也与汉族丧葬文化有相似的地方,当然,汉族的葬礼并不要求,追崇的是风光大葬。
回族婚姻禁忌主要包括不允许近亲结婚、不允许信仰不同的双方结婚、不允许婚前性行为、要执行严格的婚礼仪式流程等等。回族居民不允许近亲结婚,主要是为了防止后代出现遗传疾病,在早期就能够有这种健康意识,是相当少见的。
而为什么不允许信仰不同的双方结婚呢?穆斯林教众对信仰十分虔诚,为了保证宗教信仰的纯洁性,不允许家族出现与信仰不同的一方通婚的情况,除非对方愿意加入伊斯兰教,这段婚姻还可以被家族接受,否则就只有棒打鸳鸯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许在回族居民的生活中,有些禁忌已经逐渐松动,不再像从前那般严格要求,但信仰还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深深烙印。当日常生活与宗教信仰挂钩时,好恶喜烦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参考:
饮食人类学视角下的回族饮食;
回族饮食禁忌习俗的渊源与传承。